2019博鳌房地产论坛·特写 8月7日早上,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终于开口公开讲话,这是他到达博鳌房地产论坛后第一次在台上发言。
当所有人都期待这家千亿房企创始人的分享时,他却语气严肃地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又非常重要的话题。”
如此谨慎的开篇,也为接下来的发言奠定了基调。
林中的上面一番话,是在博鳌铿锵行主题讨论《地产财富宅门:企业家应如何自律?》,被主持该环节的经济学家樊纲第一个点名提问时所讲出来的。
与他同台的还有陈启宗、单伟豹两位企业家,以及巴曙松、邱晓华两位经济学者,他们被樊纲调侃为“有财富”“玩财富”的人。
作为长期面对各色场合的企业家而言,林中或许并不会因为首先发言而踌躇,真正让他慎之又慎的是“企业家形象”话题。
企业家的财富形象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企业大多倾向于励志式描写和典范式塑造,一家企业往往被描述为白手起家,在创业之初凭借嗅觉与判断取得先机、获得成功。
房地产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的支柱产业,2015-2018年商品房销售规模已创下新高,也带动了相当一批千亿房企。与此相应地,房企的成功也造富了一批企业家及高管。
但在规模及财富快速积累的过程中,企业所收获的掌声与非议并存。
一方面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在过往高速发展过程中粗放化模式一直存在,比如房地产行业频频爆发的“质量门”事件;另一方面则由于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房企会被贴上暴利标签,并被视为地价、房价的推手之一,甚至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还有,中国不少企业都存在“创始人即代言人”的问题,创始人的智慧、魄力、手腕等特质,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也导致企业过于依赖创始人,一旦他/她出现行为举止失当,企业便会陷入经营的被动。
企业形象无外乎是价值观的外现,危机大多是公众或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观出现落差。价值观的塑造及维持需要自律及他律,如何持之以恒是企业家要精修的课题。
林中在会上解释,自律在当下之所以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财富问题,更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企业的问题。
“地产企业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有几个方面我们一定要践行和做好。”
怎样让人尊敬?
在具体自律措施践行上,林中一口气讲了四个要点,包括把产品、服务和社区做好,为客户创造价值;要创造更多的就业,上缴更多的税费,为社会经济服务;有能力的时候,要更多做公益、慈善事业;做商业决策,务必谨记要考虑对环境、社会、资源对损耗和利用。
他还不忘从企业家角度反省:“我经常讲要低调,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对自身的道德、内心追求的追求,同时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远离高压线。”
“企业家不要太张扬,树立自己的标签,这很危险。还是要低调、务实,多做一些实事。”说完警示的话,他总结称,努力做到这些,我们可能会离“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越来越近。
林中的一番讲话逻辑缜密,排比连贯,樊纲在一旁听完,顿了一下才缓缓地说:“林中先生开场这一段讲得特别全面……”连第二位发言的单伟豹也服气地说,林中把企业家想说的都基本说了,旭辉也基本做到了。
单伟豹再次强调,“质量、服务第一”,保证房屋质量,偷工减料绝对不能做;同时路劲也在做公益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对企业家个人来说,我和林中的观点一样,我们比较低调。”企业家有意缓解与公众对立情绪同样成为共通点,单伟豹顿顿告诫:“你是低调、谦逊、纯朴的,人家会更尊敬你。”
但他认为在对下一代的管理方面,很多开发商是失控的,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
对于身为大家的陈启宗,他一开口说历史告诉我们:“房地产商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是被尊重的人。”
“特朗普?”樊纲忍不住插嘴打断他。
“特朗普是最好的例子。”台上台下一众嘉宾会心一笑。
但陈启宗马上严肃提出了“策略层面自律”的说法,他认为现在很多国内企业涉足多元化,但历史告诉我们,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绝大部份是不可长久的。
中国作家廖沫沙曾说过,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陈启宗也是个坚定的历史主义者。
“所以我也希望发展商不要以为有了钱就什么都可以做,最终你会发现不自律会成为自己失败的原因。”
对此,经济学家群体从社会因素解读房企的发展考量。
巴曙松提示称,内地房价若继续上涨,再过五到十年年轻人也会面临买不起房的情况,所以企业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同时也要考虑政府的政策目标。
末了,樊纲突发感想,在结语时说,企业家如何自律是个很好的话题,因为腐败的企业一定不能做大,也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