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指数 进入7月,江苏、广州等地发布了多项与养老产业紧密相关的评价标准,而江苏也被民政部确定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先行先试地区。
疫情管控方面,6月份北京因疫情波动对全市养老机构重新实行封闭管理,到了7月20日,重新放宽养老服务机构家属探视要求,全面有序恢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
大连则在7月25日起,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严格封闭管理。
企业方面,光大养老与青岛民政局签约,将共建其在青岛第一个项目;中国太保寿险成功摘得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区域的一养老地块,并将在此打造太保家园养老社区项目。
光大养老卫冕第一,签约青岛公建民营项目
“7月中国养老运营发展指数TOP10”榜单中,榜首由在7月继续扩张步伐的光大养老摘得。
7月份,光大养老与青岛市民政局签约合作,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建成光大养老在青岛第一个医养结合项目。这也将成为光大养老继威海荣成项目、兖州项目成功运营后,在山东半岛又新增落地的一个养老项目。
项目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60000多平方米,容积率约为1,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将由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获得第二名的是泰康之家,该公司旗下位于武汉的楚园项目,在7月份迎来了第一批客户入住;位于湖南长沙的在建项目湘园,则完成了一期部分的封顶。
亲和源方面,其在7月末与中民养老规划院签订多项战略合作。按照协议,双方将在养老创新模式研究、养老技术发展、工程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学术经验分享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另外,亲和源母公司宜华健康,在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提到:2020年上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公司养老板块会员卡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而运营成本中的装修、租赁、折旧摊销等费用较为固定且占比较大,导致毛利润下降较大。
疫情之下,即使是位居行业龙头的养老机构,面临的损失和现金流压力同样是巨大的。
养老加速迈向标准化,扶持政策扎堆出台
7月29日,民政部召开2020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
从数据可以看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养老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
政策来看,养老机构正加快向标准化迈进。7月,江苏、广州等地发布了多项与养老产业紧密相关的评价标准,江苏也被民政部确定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先行先试地区。
具体而言,江苏省在7月份印发了《江苏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养老机构的等级评定采用等级制,从高到低依次为五级到一级五个等级,有效期为三年。
广东省民政厅则于7月发布了《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评定规范》,以及《养老机构认知症老人照顾指南》两个地方标准。
前者通过指标判定将老年人健康状况划分为7个等级,以此对老年人的照顾需求等级提出养老类型建议;后者则规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配置应与服务和运营相适应,其中护理人员与认知症老人配比不低于1:3。
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相应的养老机构规范性标准,对于专业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也会提出更多合规性要求。
扶持政策方面,7月份深圳、福州相继提出了当地的养老服务扶持办法。
深圳市民政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清单》共涉及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51条,涵盖用地、规划和建设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医养结合政策,运营资助政策,培训补贴政策,其他政策等六方面。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养老用地方面的政策。
《清单》规定,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产权归政府、以划拨方式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对经营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供应。
福州市则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十七条措施》,从强化用地保障、稳定人才队伍、加大财税支持、提升优质服务等4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
《措施》明确,新建的非营利性养老项目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应;营利性的养老项目用地,可以租赁、先租后让、协议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并要求各县(市)区要将养老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加快形成一批“净地”。
可以看到,深圳和福州两地出台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在养老用地供应方面较为接近,均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养老用地的出让作出了区分,并从土地产权入手,按不同性质制定不同的出让方法。可预见,未来更多城市在养老用地出让上都会采取类似措施。
另外,深圳的文件针对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养老配套有所规定,配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城市更新项目,可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的2倍计入奖励容积。
同样在7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在所得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上都做了优惠性的鼓励政策。
综上可见,从中央到地方都致力于鼓励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加强养老配套,这对于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并具备一定养老资源链接能力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