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新媒体称,《意见》聚焦住房租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以商业可持续为基本前提,重点支持具有自持物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为租赁住房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周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意见》建议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一方面,加大对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的信贷支持。支持商业银行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园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发放开发建设贷款,建设或改建长期租赁住房。租赁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20%,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另一方面,创新群体批量购买租赁住房信贷产品。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发放租赁住房群体贷款。商品房和贷款购买的商品房,应当是法律关系明确、竣工验收合格的房屋。贷款期间,不得改变房屋的租赁用途。租赁住房群体购房贷款最长期限不超过30年,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房产评估值的80%。
第三,支持发放住房租赁经营贷款。住房租赁企业经营自有产权的长期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经营贷款期限不超过20年,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该房产评估值的80%,可用于置换该房产前期开发建设的贷款。住房租赁企业依法改造工业厂房、商业办公楼、城中村等形式的非自有租赁住房,经营性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贷款期限内应收租金总额的70%。
同时,央行和银监会表示,租金收入应作为住房租赁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
第四,创新住房租赁相关企业综合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探索适合住房租赁相关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向住房租赁建设运营企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开户、结算、咨询、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在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方面,《意见》也强调,一是增强金融机构提供住房租赁贷款的能力。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住房租赁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增加住房租赁开发建设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投入。
第二,拓宽住房租赁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租赁住房的建设、购买和运营。鼓励优化债券发行流程,提高住房租赁债券发行效率,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第三,创新住房租赁担保债券(CoveredBond)。住房租赁企业拥有并经营的租赁住房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可以以房产抵押作为增信手段,发行住房租赁担保债券。住房租赁担保债券纳入债券管理框架。
第四,稳定
第五,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有序投资住房租赁领域。支持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市场主体规范投资与住房租赁相关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租赁企业和专业资产管理机构通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长期持有和运营租赁住房。支持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住房租赁市场。鼓励住房租赁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利率衍生品对冲相关利率风险。
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加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
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加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支持宏观经济市场企稳。
第一,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全年两次RRR降息释放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上缴央行余额利润1.13万亿元。通过结合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中短期手段,合理投放流动性。适时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新增政策性开发银行信贷8000亿元,引导其投资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二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适时继续转换两种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普惠性小额贷款支持工具奖励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到2%,推出普惠性小额贷款阶段性降息政策;并行实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贷款,设立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三是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我们将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成效。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的中标利率全年将下降20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的报价利率将分别下降15和35个基点。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使存款利率市场化,是重要的一步。建立首个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四是兼顾内外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强预期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其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稳步有序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和平台企业金融服务整改,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货币信贷合理增长。2022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别增长11.1%、11.8%和9.6%。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3.8%和36.7%。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步下降。全年公司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12月份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4.26%,比去年12月份下降1.37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年底,岑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在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促进消费强劲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力。继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有效性和导向作用,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密切关注通货膨胀趋势变化,支持能源和粮食稳定供应,保持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风险防范,稳步推进重点企业集团、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监会:提前还款难逐步缓解,办理时限缩短。
2月24日消息,近日银监会再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银行加快处理积压申请,提供提前还款服务。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目前商业银行正在优化相关金融服务,做好提前还款的办理工作。部分银行制定了专门的客户提前还款服务方案和流程,统筹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保证还款时间的可预测性;部分银行开展多渠道服务对接,设立房贷提前还款热线专席,方便客户咨询和业务办理;部分银行在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部署提前还款预约功能,提高服务效率。
据介绍,从市场反映和了解的情况看,预付件数明显增加,办理时限缩短,预付难问题逐步缓解。
下一步,银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工作,畅通网上办理渠道,加快审批效率,确保客户少跑路、快办理。同时,继续加强对商业贷款违规使用和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
据视点新媒体此前报道,央行、银监会于2月9日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
证监会: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证券保密工作。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44号公告】《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
根据新媒体的观点,《规定》提到,在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活动中,提供相应服务的境内企业、证券公司和证券服务机构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增强保守国家秘密和加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保密和档案管理制度, 采取必要措施落实保密和档案管理责任,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国家机关工作秘密,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在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强调,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提供相应服务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应当保存在境内。需要出境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据了解,上述规定将于2023年3月31日起施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09年第29号)同时废止。
事实上,与2009年出版的《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原版相比,修订后的《规定》有十三篇文章,删除了两篇,增加了三篇。
修改内容包括保持与上位法等相关规定的衔接;将适用范围扩大至境外间接上市企业;增加程序性要求,明确企业保密责任;明确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修改境外检查规定。
证监会: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将于4月24日正式实施。
2月24日,证监会宣布,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将正式实施。
近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于2023年4月24日正式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开放因结算安排不尽人意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
实施后,港股通首个新交易日为4月27日和4月28日,沪深通首个新交易日为5月25日。
新媒体称,去年8月,两地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启动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组织两地公司有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今年1月,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发布了相关配套规则和通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沪深港通交易日历的优化,进一步深化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也是继2022年底DVP改革后,完善资本市场基础结算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优化后,将有助于不断提升两地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活跃度,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